南阳同城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南阳同城网 首页 曝光台 查看内容

分享经济舆情报告:打车贵、叫车难等五大话题最受关注

2017-8-13 12:03| 发布者: rr3| 查看: 3723| 评论: 0

摘要:   8月12日,由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指导、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云南中瀚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二届中国315互联网消费论坛暨分享经济舆情大数据报告(2017)发布会在云南昆明 ...

  8月12日,由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指导、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云南中瀚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二届中国3•15互联网消费论坛暨分享经济舆情大数据报告(2017)发布会在云南昆明举办。论坛发布的分享经济舆情大数据报告(2017)显示,截至2017年8月6日,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并规范分享经济发展、男童骑共享单车致死向OFO索赔700万元、“打车贵、叫车难”系列事件、共享单车引发国民素质大讨论、悟空共享单车倒闭五个有关分享经济的话题舆情传播最为广泛,对分享经济领域的影响也最为明显。

  政策频出鼓励并规范分享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国分享经济异军突起,发展快速、创新活跃、应用广泛,在一些领域走到了世界前列,并培育了一批创新创业型企业。与此同时,分享经济也面临“成长的烦恼”,各种滥用和炒作分享概念的不良迹象层出不穷,虚火亟待降温。因此,为让分享经济降发展,监管层政策频出,不断完善分享经济监管制度,加强顶层设计,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8月6日,新闻媒体中累计出现关涉分享经济政策的相关报道及转载45104篇次,事件从1月份开始,数次出现较高关注度峰值,此后数月一直保持较高舆论关注度,期间还出现多次舆论反弹,在7月7日受关注度达到最高。

 ≡此,中国消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技术研究院首席分析师陈音江表示,对于新生行业,政策导向极大地决定了其发展走势。目前,“不放任、不打死”,仍然是监管部门对汹汹而来的分享经济的主要态度。但是,社会治理要解决由互联网生发出来的各种新经济、新业态难题,不仅要有态度,更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方法。

  监测数据说明,在分享经济监管方面,亟待探索建立政府、平台企业、行业协会以及资源提供者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的分享经济多方协同治理机制。要根据分享经济的不同形态和特点,科学合理界定平台企业、资源提供者和消费者的权利、责任及义务,依法合规保护平台企业、资源提供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鼓励和引导分享经济企业开展有效、有序竞争的同时,也切实加强对分享经济领域平台企业垄断行为的监管与防范。

  男童骑共享单车致死向OFO索赔700万元

  今年3月26日,上海天潼路交叉路口,一名11岁男孩在使用共享单车的过程中与客车相撞,被卷入车底身亡。事故发生后,“经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交通警察支队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肇事客车司机负本起事故次要责任,受害人负本起事故主要责任。”

  3月28日,ofo方面曾表示已第一时间派出专业团队,前往上海调查及处理相关事宜,“如何研究出一套有效的防范机制,从源头上杜绝12岁以下未成年人使用单车,从而避免悲剧再次发生,是我们正在全力以赴调查研究的重要目标”。

  7月19日,死者父母追加ofo为被告方,连同其他三方被告(肇事客车司机、车辆所属的汽车租赁公司、保险公司)诉至上海静安区人民法院,索赔878万元,并要求ofo公司立即收回所有机械密码锁具,并更换为更安全的锁具。

  此后,该事件一直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8月6日,新闻媒体中累计出现关涉此事的相关报道及转载5852篇次,事件在3月31日受关注度最高,此后数月一直保持较高舆论关注度,期间还出现多次舆论反弹。

 ≥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因骑“共享单车”发生的意外事故多达18起,数据显示,超六成骑行者为未成年人,其中6人不满12周岁。

  有媒体还曾就共享单车存在的安全隐患发起的一项微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0%的调查者表示“使用共享单车前,会仔细检查车况,包括车轮上的钢丝、刹车片和链条”;43%的人仅看下轮胎是否有气,32%的人表示会“试一下刹车”。

  一些法律界人士认为,未满12周岁未成年人骑共享单车上路违反相关法规,由于未成年人不具备行为能力,其违法后果由其监护人承担。比如,目前共享单车平台普遍不允许12岁以下未成年人注册使用,如家长帮其解锁,则责任由家长承担。此外,在交通事故中由交警认定未成年人一方该承担的责任,由其监护人承担。如果是因为共享单车自身的质量问题及服务漏洞导致的事故,共享单车企业也需要承担相应责任。

 …历一系列安全事故之后,共享单车企业纷纷与保险企业合作,以此规避运营风险。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实际上为共享单车企业在提高安全性等问题上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减轻了运营压力,但事实上,我们依然看到不少共享单车企业仍然在坚持走低成本高成长的道路,OFO投资人最近更是撰文表示,200~300元的成本是为了适应“唯快不破”的互联网特色。

  但陈音江表示,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快速扩张在商业中有巨大能量,“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巨大要素,但不能因为“快”而忽略安全,虽然有“唯快不破”,但也要知道“欲速则不达”。

  “打车贵、叫车难”系列事件

  1月20日,微信公众号一篇致滴滴,一个让我的出行变得不美好的互联网平台的文章,描述了因共享出行工具的出现导致打车加价、叫车难的情况,刷爆朋友圈,一时间引发网民大讨论。

  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8月6日,新闻媒体中累计出现关涉此事的相关报道及转载26337篇次,事件在1月24日受关注度最高,此后数月一直保持较高舆论关注度,期间还出现多次舆论反弹。

 ∵体来看,1月20日微信公众号一篇题为致滴滴,一个让我的出行变得不美好的互联网平台的文章发表后,引发舆论关注。随后,各路大V开始加入“打车贵、叫车难”的讨论之中,滴滴一下,无人应答、滴滴,正让我们的出行变得越来越不美好、知乎问题“如何分析2017年以来滴滴出行打车难、打车贵的现象”、致大众,让我的出行变得不美好的真相、说一说最近打车难的原因、知乎问题“如何评价致滴滴,一个让我的出行变得不美好的互联网平台?”……一篇篇爆款文章不断刷屏,此后,关于“打车贵、叫车难”的讨论一直持续数月。

  3月13日,消费者网在线投诉平台发布网约车投诉数据显示,该平台2016年共接到网约车投诉351件,其中针对网约车平台的投诉占比73.22%,针对网约车司机的投诉占比26.78%。投诉数据显示,消费者投诉最多的是网约车的价格收费问题。投诉主要涉及网约车定价机制不透明,高峰时随意涨价,变相推高价格等。有的网约车订单金额与实际扣款不符,存在重复扣款等乱收问题。

  6月21日,知名作为六六在微博上炮轰滴滴出行,称其乱加价,是一家流氓公司。6月22日下午,滴滴出行通过官方微博对此进行回应称,文中截图信息显示当时系统预测行程需花费42分钟,其中拥堵32分钟,并且当时专车供不应求,致使触发了动态调价机制。滴滴在回应中称,动态调价加价的费用100%归司机所有,滴滴平台分文不取,动态调价可以最大化满足出行需求,平衡乘客和司机的权益。至此,该话题网络热度暂告一段落,逐步趋于平静。

  由于给消费者出行带来便捷和实惠,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管,网约车近年经历了一个野蛮扩张的过程,并留下了很多问题和隐患。虽然网约车新规已经出台,但有关监管并没有完全到位,网约车企业仍在观望政策的执行程度,并未采取实质性的改进措施。因此,随着遗留问题的逐渐显现,消费者关于网约车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此,陈音江表示,虽然网约车新规规定,网约车的约车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但这并不意味着允许企业随意涨价。约车平台在消费者充值后单方面提高价格,已经明显涉嫌合同违约,就算协议里规定了“充值后不接受退款”,那也是扩大经营者权利、限制消费者权利的不公平条款,其内容应该无效,消费者有权要求退款。此外,网约车高峰时段随意涨价,尤其是网约出租车随意增加调度费,这也违背了之前的出租车的定价机制,涉嫌不公平竞争,不利于出租车行业的有序发展。

  因此,陈音江建议,监管部门进一步强化网约车经营者责任意识,督促网约车企业诚信经营、规范发展;网约车企业更要主动完善内部规则,提升服务质量,以良好的口碑和形象推动推动网约车行业有序发展,为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提供参考和蓝本,而不是一味地打“擦边球”,钻法律和制度的漏洞。

  共享单车引发国民素质大讨论

  2月17日,微信公众号“文案狂人笔记”发文共享单车,真是一面很好的国民照妖镜,文中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各地各种用户“虐待”共享单车的情景,由此引发网络上关于国民素质的大讨论。

  监测数据显示,2月~6月,新闻媒体中累计出现关涉此事的相关报道及转载8163篇次,事件在2月21日受关注度最高,随后在出现几次小的反弹后逐渐趋于平静。

 ∵体来看,共享单车,真是一面很好的国民照妖镜的热传,引来舆论热切关注。无论是关于国民素质高低的评论,还是关于共享单车发展未来的探讨,近来频现各类媒体,新华网、人民网、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先后加入讨论。主流舆论在寻找答案,极端不文明使用共享单车的情况,真的比比皆是吗?到底是哪些人要破坏共享单车呢?恶意破坏会压垮共享单车企业吗?对于破坏共享单车的行为,除了感叹“素质”,我们就无能为力了吗?

  媒体对此事的报道关注,有力推动了有关部门有序管理的进程和拓展规划公共停车空间的具体行为,对于解决共享单车违停造成的一系列不良后果,将起到明显的规范和引领作用。

 ≡此,陈音江表示,惩戒破坏行为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并建立起一整套互联网信用体系。比如共享单车不同企业间的信用信息共享,同时与交通部门、公安部门,甚至信用卡机构挂钩。一旦被举报不文明使用共享单车,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不能贷款、不能买车等,生活各方面都会受影响,恶意破坏者就不敢肆意妄为了。

  “共享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对于中国人的信用如何从熟人社会走向生人社会,很多人此前都还没有准备好,但现在随着共享单车的出现,它摆在我们面前了。只有不断去思考化解问题,积极地应对,整个社会才能进步。”陈音江说。

  悟空共享单车倒闭事件

  2017年6月13日,重庆战国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官方微博宣布正式退出共享单车市场,正式结束旗下“悟空单车”服务。声明透露,悟空方面6月初已成立善后工作小组,在与投资人进行充分沟通后,全额退还一切投资款。对市场上留存的单车,已派出工作人员进行回收。同时,在声明发布之日起的30天内,为APP账户内存有余额(含押金)的用户办理退款。

  事件经社交媒体传播,引发网络舆论。监测数据显示,自2017年6月13日至2017年8月6日,共监测到相关舆情信息29767条。在传播媒体中,新闻网站舆情最多,总计16176条;其次是微信发布9573条;再次是微博发推1816条。整体来看,中立舆情信息最多,占比55.24%; 正面舆情信息占比29.32%。

  自“悟空共享单车宣布倒闭”发生后,众多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对于事件的报道主要集中在事件涉及的原因、创始人的回应以及共享单车市场的格局。从统计数据来看,事件引发多渠道传播,报刊、电视、网媒、微博、微信、博客、论坛均有报道,但以网媒、微信、微博为主要传播渠道。

  作为国内首家倒闭的共享单车企业,悟空单车事件的出现对整个共享单车市场的影响较大,在舆论场上掀起一阵热议。

  除悟空共享单车本身含有的“悟空单车”“倒闭”“首家共享单车倒闭”“重庆战国科技”之外,其他较多的是悟空单车创始人及行业反思以的相关舆论,例如,“盲目跟风”“教训”“搭进去300万”“黯然”等关键字。同时,通过舆情监测追踪,与悟空共享单车相关的关键词中,还有合伙人模式、OFO拒绝收购、出局、行业洗牌等。

 ≡此,陈音江表示,重庆“悟空”这次变不出把戏还栽了个跟头,让人看到共享单车这个百花齐放的行业,除了使用乱象外的另一经营难处,也说明了新崛起产业无论多火红,盲目“追风口”的风险一直都会存在,相信不仅是在共享单车,其他新兴“共享”行业亦会如此。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文章信息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都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投稿/广告/合作邮箱511006333@qq.com|网站地图|南阳同城网 ( 黔ICP备16004385号-3 )

GMT+8, 2024-10-4 03:32 , Processed in 0.74648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